半 畝 方 塘 一 鑑 開 | 【婷婷唱古文】《观书有感》 宋 朱熹 诗词吟唱 (半亩方塘一鉴开) 답을 믿으세요

당신은 주제를 찾고 있습니까 “半 畝 方 塘 一 鑑 開 – 【婷婷唱古文】《观书有感》 宋 朱熹 诗词吟唱 (半亩方塘一鉴开)“? 다음 카테고리의 웹사이트 you.charoenmotorcycles.com 에서 귀하의 모든 질문에 답변해 드립니다: https://you.charoenmotorcycles.com/blog/. 바로 아래에서 답을 찾을 수 있습니다. 작성자 TingTing Sing 婷婷唱古文 이(가) 작성한 기사에는 조회수 10,264회 및 좋아요 89개 개의 좋아요가 있습니다.

Table of Contents

半 畝 方 塘 一 鑑 開 주제에 대한 동영상 보기

여기에서 이 주제에 대한 비디오를 시청하십시오. 주의 깊게 살펴보고 읽고 있는 내용에 대한 피드백을 제공하세요!

d여기에서 【婷婷唱古文】《观书有感》 宋 朱熹 诗词吟唱 (半亩方塘一鉴开) – 半 畝 方 塘 一 鑑 開 주제에 대한 세부정보를 참조하세요

【婷婷唱古文】《观书有感》 宋 朱熹 诗词吟唱 (半亩方塘一鉴开)
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《观书有感二首》是宋代学者朱熹的组诗作品。这两首诗是描绘其“观书”的感受,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。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,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,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;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,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。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,不堕理障,富于理趣,一直为人传诵。
♦如果你喜欢这个影片,请👍留言♦
♦欢迎订阅婷婷唱古文频道,第一时间收到新歌通知♦
订阅按钮 https://goo.gl/Lk1Gpn
💌想和婷婷姐姐一起来把古诗唱给小朋友大朋友听吗?
💌欢迎大家联系我们,有机会获取免费的婷婷诗教课程资源
💌联系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💌联系电话: +86 19157973349
💌Whatsapp: +86 19157973349

关注我们其他平台获取更多信息:
https://reurl.cc/e6brW7
Instagram: https://reurl.cc/VjpAEA
官网:http://www.ttsing.com

半 畝 方 塘 一 鑑 開 주제에 대한 자세한 내용은 여기를 참조하세요.

半畝方塘一鑑開_百度百科

詩是抒發讀書體會的哲理詩,描繪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時,又藴涵了理性的東西。“半畝方塘一鑑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”,半畝的“方塘”不算大,只有半畝 …

+ 여기에 보기

Source: baike.baidu.hk

Date Published: 12/20/2022

View: 2011

半畝方塘一鑑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。 – 讀古詩詞網

作者:佚名這是一首抒發讀書體會的哲理詩,“半畝方塘一鑑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”,半畝的“方塘”不算大,只有半畝地的一個方方的池塘,但它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,“一 …

+ 자세한 내용은 여기를 클릭하십시오

Source: fanti.dugushici.com

Date Published: 10/7/2021

View: 7939

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。 –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

特別是“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兩句,借水之清澈,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,暗喻人要心靈澄明,就得認真讀書,時時補充新知識。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 …

+ 여기를 클릭

Source: www.arteducation.com.tw

Date Published: 11/6/2022

View: 6441

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”全诗赏析 – 古诗文网

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(那通:哪)

+ 여기에 표시

Source: m.gushiwen.cn

Date Published: 4/11/2021

View: 3737

半畝方塘一鑒開 – 中文百科知識

半畝方塘一鑒開,為南宋朱熹所作,其出處為《觀書有感》:“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。問渠那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。”基本信息作者:朱熹作品名稱:半畝方塘 …

+ 더 읽기

Source: www.easyatm.com.tw

Date Published: 3/16/2022

View: 7205

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全诗意思及赏析 – 古文典籍网

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出自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《观书有感二首》。这两首诗是描绘其“观书”的感受,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。

+ 여기에 표시

Source: www.guwendianji.com

Date Published: 3/18/2022

See also  뭉쳐야 찬다 2 다시 보기 | [뭉쳐야찬다2] "이코치는 눈이 뒤에도 달렸잖아👀" 원 바운드 슈팅으로 실력 뽐내는 이동국|핫클립|Jtbc 220814 방송 모든 답변

View: 4295

「讀經典」半畝方塘一鑒開 – 每日頭條

《泛舟》昨夜江邊春水生,艨艟巨艦一毛輕。向來枉費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!譯文:昨天晚上,江河裡的春水頓時漲起來了,這使得大戰船漂浮 …

+ 더 읽기

Source: kknews.cc

Date Published: 6/27/2022

View: 4071

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 – 做文学网

特别是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两句,借水之清澈,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,暗喻人要心灵澄明,就得认真读书,时时补充新知识。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 …

+ 여기에 표시

Source: www.zuowenxue.com

Date Published: 8/21/2021

View: 2585

半亩方塘一鉴开- 快懂百科

半亩方塘一鉴开,为南宋朱熹所作,其出处为《观书有感》: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

+ 여기에 자세히 보기

Source: www.baike.com

Date Published: 1/28/2021

View: 6781

주제와 관련된 이미지 半 畝 方 塘 一 鑑 開

주제와 관련된 더 많은 사진을 참조하십시오 【婷婷唱古文】《观书有感》 宋 朱熹 诗词吟唱 (半亩方塘一鉴开). 댓글에서 더 많은 관련 이미지를 보거나 필요한 경우 더 많은 관련 기사를 볼 수 있습니다.

【婷婷唱古文】《观书有感》 宋 朱熹 诗词吟唱 (半亩方塘一鉴开)
【婷婷唱古文】《观书有感》 宋 朱熹 诗词吟唱 (半亩方塘一鉴开)

주제에 대한 기사 평가 半 畝 方 塘 一 鑑 開

  • Author: TingTing Sing 婷婷唱古文
  • Views: 조회수 10,264회
  • Likes: 좋아요 89개
  • Date Published: 2017. 11. 16.
  • Video Url link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XOfGaufOQE

“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。”全詩賞析

賞析二

這是一首抒發讀書體會的哲理詩,“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”,半畝的“方塘”不算大,只有半畝地的一個方方的池塘,但它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,“一鑒”的“鑒”,就是“鏡”,照人的鏡子,“鏡”和“鑒”是一個意思。“半畝方塘”像一面鏡子那樣打開了。“半畝方塘”雖然不算大,但它卻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,“天光雲影”都被它反映出來了。閃耀浮動,情態畢見。作為一種景物的描寫,這也可以說是寫得十分生動的。這兩句展現的形象本身就能給人以美感,能使人心情澄淨,心胸開闊。這一種感性的形象本身,它還蘊涵著一種理性的東西。很明顯的一點是,“半畝方塘”裡邊的水很深、很清,所以它能夠反映“天光雲影”;反之,如果很淺、很污濁,它就不能反映,或者是不能準確地反映。

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作進一步的挖掘,寫出了頗有哲理的三、四兩句:“問渠那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。”“問渠”的“渠”,不是“一渠水”的“渠”,它相當於“它”的意思,這裡是指方塘。“問渠”就是“問它”。在這個地方“它”指代的是“方塘”。詩人並沒有說“方塘”有多深,第三句詩裡邊突出了一個“清”字,“清”就已經包含了“深”。因為塘水如果沒有一定的深度的話,即使很“清”也反映不出“天光雲影共徘徊”的情態。詩人抓住了塘水“深”而且“清”,就能反映“天光雲影”的特點。但是到此詩人並沒有結束,他進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。“問”那個“方塘”“那得清如許?”問它為什麼這么“清”,能夠反映出“天光雲影”來。而這個問題孤立地看這個“方塘”的本身沒有法子來回答。詩人於是放開了眼界,從遠處看,終於,他看到了“方塘”的“源頭”,找到了答案。就因為“方塘”不是無源之水,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“源頭”,源源不斷地給它輸送了“活水”。這個“方塘”由於有“源頭活水”的不斷輸入,所以它永不枯竭,永不陳腐,永不污濁,永遠“深”而且“清”。“清”得不僅能反映出“天光雲影”,而且能反映出“天光”和“雲影”“共徘徊”這么一種細緻的情態。這就是這一首小詩所展現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義。

半畝方塘一鑒開:半畝方塘一鑒開,為南宋朱熹所作,其出處為《觀書有感》:“ -百科知識中文網

出處

懷禪微刻《半畝方塘一鑒開》

出處《觀書有感》

朱熹

半畝方塘一鑒開

半畝方塘①一鑒②開,

天光③雲影共徘徊。

問渠④那得清如許?

為⑤有源頭活水來。

本文選自《朱文公文集》(《四部叢刊》本)。朱熹(1130~1200),後世尊稱稱朱子,字元晦,江西省婺源人,南宋著名理學家。

注釋譯文

詞語注釋

①方塘:又稱半畝塘,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(後為南溪書院)內。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,故嘗有《蝶戀花·醉宿鄭氏別墅》詞云:“清曉方塘開一境。落絮如飛,肯向春風定。”

②鑒:古代的鏡子。古人以銅為鏡,包以鏡袱,用時打開。

③天光: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,不停地變動,猶如人在徘徊;徘徊:移動。

④渠:它,第三人稱代詞,這裡指方塘之水;那(nǎ)得:怎么會;那:怎么的意思;清如許:這樣清澈;如許:如此,這樣。

⑤為:因為;源頭活水: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,從而不斷積累,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的學習、運用和探索,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,就像水源頭一樣。

詩詞譯文

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打開的鏡子,清澈明淨,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,不停地閃耀晃動,充滿生機和活力。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?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。

文字賞析

從題目看,這兩首詩是談觀書體會的,意在講道理,發議論。弄不好,很可能寫成“語錄講義之押韻者”。但作者寫的卻是詩,因為是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捕捉了形象,讓形象本身來說話。

詩是抒發讀書體會的哲理詩,描繪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時,又蘊涵了理性的東西。“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”,半畝的“方塘”不算大,只有半畝地的一個方方的池塘,但它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,“一鑒”的“鑒”,就是“鏡”,照人的鏡子,“鏡”和“鑒”是一個意思。“半畝方塘”像一面鏡子那樣打開了。“半畝方塘”雖然不算大,但它卻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,“天光雲影”都被它反映出來了。閃耀浮動,情態畢見。作為一種景物的描寫,這也可以說是寫得十分生動的。這兩句展現的形象本身就能給人以美感,能使人心情澄淨,心胸開闊。這一種感性的形象本身,它還蘊涵著一種理性的東西。很明顯的一點是,“半畝方塘”裡邊的水很深、很清,所以它能夠反映“天光雲影”;反之,如果很淺、很污濁,它就不能反映,或者是不能準確地反映。

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作進一步的挖掘,寫出了頗有哲理的三、四兩句:“問渠那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。”“問渠”的“渠”,不是“一渠水”的“渠”,它相當於“它”的意思,這裡是指方塘。“問渠”就是“問它”。在這個地方“它”指代的是“方塘”。詩人並沒有說“方塘”有多深,第三句詩裡邊突出了一個“清”字,“清”就已經包含了“深”。因為塘水如果沒有一定的深度的話,即使很“清”也反映不出“天光雲影共徘徊”的情態。詩人抓住了塘水“深”而且“清”,就能反映“天光雲影”的特點。但是到此詩人並沒有結束,他進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。“問”那個“方塘”“那得清如許?”問它為什麼這么“清”,能夠反映出“天光雲影”來。而這個問題孤立地看這個“方塘”的本身沒有法子來回答。詩人於是放開了眼界,從遠處看,終於,他看到了“方塘”的“源頭”,找到了答案。就因為“方塘”不是無源之水,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“源頭”,源源不斷地給它輸送了“活水”。這個“方塘”由於有“源頭活水”的不斷輸入,所以它永不枯竭,永不陳腐,永不污濁,永遠“深”而且“清”。“清”得不僅能夠反映出“天光雲影”,而且能夠反映出“天光”和“雲影”“共徘徊”這么一種細緻的情態。這就是這一首小詩所展現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義。

觀書有感

《觀書有感》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,抄錄下來,與大家共同分析欣賞。希望對無心向學,不讀書看報,只知玩玩樂樂的青年朋友,有所啟迪勉勵。

詩實寫的是明麗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,反覆讀上幾遍,會覺得愈讀愈愛讀!你看,半畝的一塊小水塘,在朱熹筆下是展開的一面鏡子(一鑒開),起筆就恬靜而幽雅得讓人立時展開了想像的翅膀。第二句更引起讀者遐想,這面“鏡子”中映照著天上徘徊的雲影,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靜謐可愛了!作者在第三句提了個問題,這水為什麼如此清澈呢?原來,大學者朱熹在讚美讀書有所領悟,心靈中感知的暢快、清澈、活潑,以水塘和雲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。他的心靈為何這樣澄明呢?因為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,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!

這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卷,已經令人讀後清新明快了,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一看題目,是觀書的感想,頓時這美的意境升華,與讀書融合了。

大學者朱熹的一首小詩,給我們諸多啟示,多讀一點好書,會讓自己思想永遠活潑,才思不絕,情操高雅啊!

半畝方塘一鑒開

另注

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,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。所謂”源頭活水”,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。古典文學作品賞析 觀書有感 【宋】朱熹 昨夜江頭春水生, 蒙沖巨艦一毛輕。 向來枉費推移力, 此日中流自在行。 【作者】 1130-1200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婺源(今屬江西)人。紹興十八年(1148) 進士,任同字主簿。淳熙時,曾知南康軍,提舉浙東茶監公事,光宗時,知漳 州,入為秘閣修撰。寧宗初,官煥章閣待制。後被人攻擊為偽學,落職致仕。 所著《晦庵先生文集》一百卷,今存。 【注釋】 ①方塘:又稱半畝塘,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(後為南溪書院)內。朱熹 父松與鄭交好,故嘗有《蝶戀花·醉宿鄭氏別墅》詞云:“清曉方塘開一境。 落絮如飛,肯向春風定。”鑒:鏡。古人以銅為境,包以鏡袱,用時打開。 ②這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,不停地變動,猶如人在徘徊。 ③渠:他,指方塘。那得,怎么會。如許:這樣。 ④蒙沖:戰船。一毛輕: 輕如一根羽毛。 【品評】 有人以為詩是形象思維的產物,所以只宜於寫景抒情而不宜於說理。這有 幾分道理,但不能絕對化。因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現出來,從而使得它 與景和情同樣富於吸引力。同時,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 勝的。(枚乘《七發》正證明了這一點。)因此,古今詩作中並不缺乏成功的 哲理詩。 朱熹是劉子翬學生,他父親朱松文才也很好。也許由於父、師的影響,他 在道學中對文學的評價是比較公正的,也寫出過一些富於生活氣息的好詩。如 這兩首當然是說理之作,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斷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,比喻思 想要不斷有所發展提高才能活躍,免得停滯和僵化。後一首寫人的修養往往有 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階段。一旦水到渠成,自然表里澄澈,無拘無束,自由自 在。這兩首詩以鮮明的形象表達自已在學習中悟出的道理,即具有啟發性,也 並不缺乏詩味,所以陳衍評為“寓物說理而不腐”。

作者簡介

朱熹像

朱熹(1130.9.15~1200.4.23) 字元晦,一字仲晦,號晦庵、晦翁、考亭先生、雲谷老人、滄洲病叟、逆翁。漢族,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(今江西省婺源)人。19歲進士及第,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,仕至寶文閣待制。為政期間,申敕令,懲奸吏,治績顯赫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、思想家、哲學家、教育家、詩人、閩學派的代表人物,世稱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。他廣注典籍,對經學、史學、文學、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,給後人留下浩如煙海的著述。他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,融匯儒、釋、道諸家而建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,對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他的學術成果,“致廣大,盡精微,綜羅百代”,深得歷代文人推崇和歷朝皇帝褒獎封號。後人尊他為“朱文公”,評價他為“理學正宗”,是繼孔孟之後的第三聖人。他一生致力倡興教育,先後創辦了考亭、嶽麓、武夷、紫陽等多所著名書院,培養了數以千計的門生,對創建中國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
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全诗意思及赏析

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出自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《观书有感二首》。这两首诗是描绘其“观书”的感受,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。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,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,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;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,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。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,不堕理障,富于理趣,一直为人传诵。

作品原文

观书有感二首

朱熹

其一

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
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其二

昨夜江边春水生,艨艟巨舰一毛轻。

向来枉费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

作品注释

1、方塘:又称半亩塘,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(后为南溪书院)内。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,故尝有《蝶恋花·醉宿郑氏别墅》词云:“清晓方塘开一境。落絮如飞,肯向春风定。”鉴: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。镜子;也有学者认为镜子。指像鉴(镜子)一样可以照人。

2、“天光”句: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,不停地变动,犹如人在徘徊。徘徊,来回移动。

3、渠:它,第三人称代词,这里指方塘之水。那得:怎么会。那:同“哪”,怎么的意思。清:清澈。如许:如此,这样。

4、为:因为。源头活水: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,从而不断积累,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、运用和探索,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,就像水源头一样。

5、艨艟(méng chōng):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,这里指大船。一毛轻: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。

6、向来:原先,指春水上涨之前。推移力:指浅水时行船困难,需人推挽而行。

7、中流:河流的中心。

作品译文

其一

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,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。

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?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。

其二

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,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。

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,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。

创作背景

庆元二年(1196年),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,朱熹与门人黄干、蔡沈、黄钟来到新城福山(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)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。在此期间,他往来于南城、南丰。在南城应利元吉、邓约礼之邀作《建昌军进士题名记》一文,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。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、吴常兄弟之邀,到该村讲学,为吴氏厅堂书写“荣木轩”,为读书亭书写“书楼”,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《社仓记》,还在该村写下了《观书有感二首》。

作品鉴赏

从题目看,这两首诗是谈“观书”体会的,意在讲道理,发议论。弄不好,很可能写成“语录讲义之押韵者”。但作者写的却是诗,因为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了形象,让形象本身来说话。

第一首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,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,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。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”,半亩的“方塘”不算大,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,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,“一鉴”的“鉴”,就是“镜”,照人的镜子,“镜”和“鉴”是一个意思。“半亩方塘”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。“半亩方塘”虽然不算大,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,“天光云影”都被它反映出来了。闪耀浮动,情态毕见。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,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。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,能使人心情澄净,心胸开阔。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,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。很明显的一点是,“半亩方塘”里边的水很深、很清,所以它能够反映“天光云影”;反之,如果很浅、很污浊,它就不能反映,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。

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,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、四两句: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“问渠”的“渠”,不是“一渠水”的“渠”,它是一个代词,相当于“它”,“问渠”就是“问它”。在这个地方“它”指代的是“方塘”。诗人并没有说“方塘”有多深,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“清”字,“清”就已经包含了“深”。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,即使很“清”也反映不出“天光云影共徘徊”的情态。诗人抓住了塘水“深”而且“清”,就能反映“天光云影”的特点。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,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。“问”那个“方塘”“那得清如许?”问它为什么这么“清”,能够反映出“天光云影”来。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“方塘”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。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,从远处看,终于,他看到了“方塘”的“源头”,找到了答案。就因为“方塘”不是无源之水,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“源头”,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“活水”。这个“方塘”由于有“源头活水”的不断输入,所以它永不枯竭,永不陈腐,永不污浊,永远“深”而且“清”。“清”得不仅能够反映出“天光云影”,而且能够反映出“天光”和“云影”“共徘徊”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。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。

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。它以泛舟为例,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。“昨夜江边春水生,艨艟巨舰一毛轻”,其中的“艨艟”也写作“蒙冲”。因为“昨夜”下了大雨,“江边春水”,万溪千流,滚滚滔滔,汇入大江,所以本来搁浅的“艨艟巨舰”,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。“向来枉费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”,说往日舟大水浅,众人使劲推船,也是白费力气,而此时春水猛涨,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。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,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,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;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,则熟能生巧,驾驭自如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,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。

《观书有感二首》所蕴含的道理属于美学原理范畴,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,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,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适性的。例如:如果读者抛开诗歌本身的描述对象,完全可以把这种道理引申开来。比如,如果将“书”理解为“书本”,而且书本的内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诸如医书、哲学书、史书、科技书等等,而是仅仅就文学内容诸如诗词曲赋散文等等体现文学艺术美的方面,那么,也可以认为“源头活水”表达了“不竭的文思”,而“一夜春潮”则表达了“文思勃发”等等。

作者简介

朱熹(1130.9.15~1200.4.23) 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、晦翁、考亭先生、云谷老人、沧洲病叟、逆翁。汉族,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人。19岁进士及第,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,仕至宝文阁待制。为政期间,申敕令,惩奸吏,治绩显赫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他广注典籍,对经学、史学、文学、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,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。

朱熹早年出入佛、道。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,专心儒学,成为程颢、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。淳熙二年(1175年),朱熹与吕祖谦、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,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,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。朱熹在“白鹿国学”的基础上,建立白鹿洞书院,订立《学规》,讲学授徒,宣扬道学。在潭州(今湖南长沙)修复岳麓书院,讲学以穷理致知、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。他继承二程,又独立发挥,形成了自己的体系,后人称为程朱理学。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,力主抗金 ,恤民省赋,节用轻役,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,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,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。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,对于经学、史学、文学、佛学、道教以及自然科学,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,著作广博宏富。

庆元六年(1200年)三月初九,朱熹终于在家里忧愤而死,享年七十一岁。临死还在修改《大学诚意章》,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,然而生前终未如愿。

키워드에 대한 정보 半 畝 方 塘 一 鑑 開

다음은 Bing에서 半 畝 方 塘 一 鑑 開 주제에 대한 검색 결과입니다. 필요한 경우 더 읽을 수 있습니다.

See also  우디 르 스킨 | 우디르 리메이크 2022 스킨 5종 (Udyr Skins 2022 Update) 5446 투표 이 답변

이 기사는 인터넷의 다양한 출처에서 편집되었습니다. 이 기사가 유용했기를 바랍니다. 이 기사가 유용하다고 생각되면 공유하십시오. 매우 감사합니다!

사람들이 주제에 대해 자주 검색하는 키워드 【婷婷唱古文】《观书有感》 宋 朱熹 诗词吟唱 (半亩方塘一鉴开)

  • 观书有感
  • 观书有感 朱熹
  • 观书有感唐诗
  • 观书有感 赏析
  • 朱熹
  • 朱熹 诗
  • 朱熹 诗歌
  • 观书有感 诗歌
  • 半亩方塘一鉴开
  • 观书有感二首

【婷婷唱古文】《观书有感》 #宋 #朱熹 #诗词吟唱 #(半亩方塘一鉴开)


YouTube에서 半 畝 方 塘 一 鑑 開 주제의 다른 동영상 보기

주제에 대한 기사를 시청해 주셔서 감사합니다 【婷婷唱古文】《观书有感》 宋 朱熹 诗词吟唱 (半亩方塘一鉴开) | 半 畝 方 塘 一 鑑 開, 이 기사가 유용하다고 생각되면 공유하십시오, 매우 감사합니다.

Leave a Comment